山東煙臺:構建一體化信用監管體系 強化全鏈條閉環監管
瀏覽次數:
作者:信用煙臺
發布時間:2022-02-09 13:36:14
誠信記錄良好,能為一個企業帶來多大便利?近日,山東省煙臺欣和食品有限公司開發區分公司業務員程艷在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政務服務中心親身體會到了“放管服”改革帶來的紅利。
“發個視頻,不到10分鐘就辦好了審批業務,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以前我們需要先到窗口提交紙質材料,等工作人員上門勘驗現場后,再去辦理后續手續,非常麻煩。如今,由于我們公司的信用良好,服務中心當即開通‘信易批’綠色通道,指定專人為我們提供遠程幫辦代辦服務,通過在線視頻遠程指導便完成了網上申報。”程艷說。
據了解,如此高效的辦事效率,得益于煙臺市構建的“1+1+N”一體化信用監管平臺,即依托1個總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1個單設的煙臺市政務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實現N個部門系統貫通、數據共享。信用監管是推進“放管服”改革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舉措之一。近年來,煙臺市全力構建社會信用體系,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以制度創新為引領、以惠企便民為宗旨,積極構建以“1+1+N”一體化信用監管平臺為基礎,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讓信用監管服務有力度更有溫度,促進“放管服”改革紅利持續釋放,為打造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注入“信”動能。
智慧監管賦能筑牢信用根基
“‘煙臺市構建一體化信用監管體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典型經驗做法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這是繼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激勵煙臺商事制度改革落實事中事后監管措施,以及2020年煙臺市在全國261個地級市中城市信用狀況排名第四位后,獲得的又一殊榮。”煙臺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孫德彭說。
據介紹,該市建設的全市政務“一朵云”“一張網”“一平臺”數據支撐服務體系,歸集190多類、12億多條政務數據,實現數據“大匯聚”“大共享”。著力構建的“1+1+N”一體化信用監管體系,覆蓋46個政府部門、涉及5033個具體事項,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監管閉環鏈條。作為該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煙臺市市場監管局開發建設的數字市場一體化監管平臺將原工商、質監、食藥監、知識產權、物價等各業務板塊進行整合,并吸收20個其他相關部門數據,歸集各類數據1.2億多條,形成了集數據采集、處理、交換,風險分析預警和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等為一體的數字化平臺,初步實現了“執法一本查”“智慧一屏通”“信用一網管”“決策一圖清”。
據了解,煙臺市市場監管局將信用監管作為主攻方向,抓住信息歸集、共享、公示、應用等環節,推進信用風險分類與重點監管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信用監管的“煙臺路徑”,通過搭平臺、匯數據、建模型、促應用、抓懲戒、壓責任等手段措施,全面提升信用監管精準性、效能化水平。
從煙臺市印發的《煙臺市公共信用信息“三清單”》中的《煙臺市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和《失信懲戒措施清單》上發現,該市進一步明確信用信息范圍,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完善失信主體信用修復機制,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規范化水平。煙臺市市場監管局聚焦失信懲戒,采取信用承諾、“黑榜”公示和“藍黃紅”榜考核等措施,實施了以壓實“主體+屬地”責任為目標的公示考核制度,全面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和屬地監管責任,打通了責任落實“最后一公里”。
事前事中事后閉環鏈條打通監管“最堵點”
商事制度改革之后,市場準入標準放寬,失信事件不可避免,如何做好事前監管、把好入口關,對監管部門而言是一種新的考驗。記者在煙臺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該局確定以打造誠信監管為目標,從最難點和最堵點入手,聚焦流程再造,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監管閉環鏈條。
圍繞事前監管環節,煙臺市大膽探索“容缺受理+無感核驗”審批服務模式,在山東省首次將嚴重違法失信信息嵌入政務服務平臺審批系統,率先實現零材料、零流程、零操作的“無感式”信用核查。按照“承諾就批,失信擔責”的原則,在涉企審批領域加快推進告知承諾制改革,實現精準監管與審批便利雙贏。
在事中監管環節,煙臺市市場監管局聚焦風險分級,把信用監管與服務企業相結合,推行信用承諾,對信用等級高的企業,減少現場檢查頻次。著力推廣“信用分級分類+雙隨機”監管模式,積極探索建立具有煙臺特色的企業信用風險分類定量指標體系和定性標準,推動各行業主管部門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行業信用評價結果等為依據,對監管對象進行分級分類,并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目前,煙臺市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已覆蓋市場監管、人力資源、稅務、住建等39個領域。
作為市場監管總局在山東省唯一的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試點,煙臺市市場監管局立足數字市場一體化監管平臺,圍繞企業信用分類和風險線索發現兩個核心內容打造信用監管子系統,通過梳理企業基本屬性、經營能力、企業所屬行業、登記許可、年報公示、合規信息、輿情關聯、一本查信息等8個方面,建立企業信用評估模型,在山東省內率先出臺《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辦法》,將企業按照信用風險等級,劃分A、B、C、D、E五大類別,分類制定26項差異化監管措施。
“作為一家獲證多年的特種設備生產企業,我們充分體驗到了煙臺市市場監管局差異化監管給我們公司帶來的好處。在我們公司生產許可到期換證時,作為無行政處罰、安全性能問題和質量投訴的企業,在我公司自我聲明承諾后,煙臺市市場監管局直接給我們換發了新證,大大方便了我們企業。”煙臺冰輪高壓氧艙有限公司副總宋衛平說。
在事后監管環節,該市市場監管局堅持依法依規與慎使慎用相結合,開展聯合懲戒,切實打擊失信行為,保障守信市場主體合法權益。該局建立聯合懲戒清單,向相關部門推送“黑名單”信息8000多條,在行政審批信息后臺自動比對、自動攔截、自動監督,對失信法定代表人等任職限制700多人次。
“信用監管,最終要落腳在服務上。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信用結果服務市場主體發展作為信用監管的主攻方向,創新信用激勵機制,發揮信用賦能作用,助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煙臺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文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