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流程改造 煙臺打造大數據標桿式智能服務平臺
瀏覽次數:
作者:信用煙臺
發布時間:2020-01-03 13:52:14
近年來,煙臺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和數字山東發展規劃,全面啟動“數字煙臺”建設,以政務數據“聚、通、用”為主線,夯實“一云一網一平臺”電子政務基礎設施,重點推進政務數據整合共享,在“智慧交通”、“智慧稅務”、“智慧城管”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全省也屬于標桿式的大數據應用城市。
煙臺市扎實推進政務云、政務外網等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管護,不斷“統云”、“優網”。按照“應上盡上”的原 則,依托全市統一的政務云,完成市直單位408個、縣市區121個信息系統遷移上云工作;進一步優化電子政務外網,全面提升網絡承載能力和運行保障水平,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要求,實現了縱向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全覆蓋,村居(社區)按需接入,橫向接入政府、黨委、人大、政協、法院、檢察院等機關,形成了“全市一張網”服務支撐能力。
煙臺市交通運輸局自2014年起,先后啟動“數字公路”、“智慧公路”建設,實現了公路日常管理全程信息化、流程化、智能化,整合海量資源實現多方共享。
在公路領域將管養的2428公里的國省干線公路的公路標線、標識標牌、橋梁等全部數字化,以點、線、面不同形式進行符號化表達,共有沿線路產設施數據30萬余條,6000多公里實景影像數據,養護、路政、橋檢、工程等業務數據10萬余條,實現了事件處置全程閉環監管。2019年以全市開展的“政務服務事項數據歸集”為契機,整合了公安、海事等15家單位共67種數據源,打破行業的數據壁壘,為實現政務服務“一次辦好”打下堅實基礎。
據工作人員介紹,自2017年啟動的煙臺市交通智能化綜合平臺建設,整合了局屬各單位8個管理系統,同時對接市公安局、國土資源局、公交集團等外部單位系統數據,初步實現了數字化行業監管和業務協同,形成了“橫向互通、縱向互聯”的信息共享機制。
“我們立足減稅降費主題,在機構改革后對內部流程進行重塑整合,打造了一體化退稅中心。對內將政策性退稅、出口退稅、多收退稅等業務流程高度整合,實現受理與審批、前臺與中臺的一體化運行,一站式服務。”煙臺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鄭舒東26日向前來采訪的記者們介紹煙臺的“智能稅務”。
5月份煙臺建成啟用了煙臺“智慧稅務綜合體”。先進的技術設備帶來全新辦稅體驗,實現辦稅方式從舟車勞頓的實地辦稅,向足不出戶的居家辦稅和如影隨形的移動辦稅轉變,納稅人更為便利享受減稅降費紅利。
“我們的智慧辦稅服務廳是按國內一流水平打造的,目前可提供云桌面辦稅、移動辦稅、智能輔導等八項服務體驗,為納稅人提供多元化、全天候、零接觸、全景式的辦稅服務。”煙臺市稅務局納稅服務中心主任白星輝告訴記者。
自助辦稅終端的加快普及大大提升了辦稅效率、減少了前臺輔導人員數量,已成為納稅人辦稅首選。“‘智慧稅務綜合體’里各種類型的自助辦稅設備很齊全,基本上平時辦理的業務都涵蓋了,效率很高。”煙建集團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陳志勇前來辦理業務時說道。
此外,中宏網記者還發現,在每個自助辦稅終端都有一鍵呼叫后臺人工客服視頻的功能,遇到任何問題都能第一時間溝通解決,高效及時。特別有科技感、未來感,是全新的體驗。
2008年8月,煙臺市按照住建部要求,建成數字城管系統,通過住建部驗收。形成了“兩軸垂直、高位監督”的管理模式、利用“萬米單元網格”和“事部件”管理法對管理區域內的案件進行閉環式管理,轉變了城市管理的模式。目前全市數字城管覆蓋537.33平方公里,并完成了市區縣的全覆蓋、實現了數據的聯通,并出臺了考核管理辦法。
依托數字城管系統升級建設了智慧城管平臺,通過聯網專線,把供水、供氣、供熱、環衛、路燈等公用設施的運行的數據集中到監管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設備指標進行監測,建立公用產品監測報警與數字城管業務處置的聯動機制,改良傳統人工應急指揮、處置模式,建成完善的現代化城市管理應急處置模式,切實提升城市應急管理能力。
建成全民城管、便民服務平臺和智信系統。積依托數字城管系統,建設智信系統,將數字城管系統及其拓展系統的全部功能植入手機APP,建立了從信息采集到受理立案,從派遣處置到核查結案的全流程移動辦公機制,全面實現手機移動終端“一網通”和“全業務”辦理能力,全面提高數字城管各環節的工作效率。
此外,煙臺大數據在地理空間、文化和旅游、教育等方面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數字城市建設奠定了良好的數據基礎和應用環境,也為今后進一步大數據服務社會服務經濟產業等提供有力幫助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