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品牌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品質品牌”助推高質量發展
瀏覽次數:
作者:水母網
發布時間:2018-09-13 14:31:06
煙臺先后榮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省唯一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試點
“品質品牌”助推高質量發展
當前,市場已從商品消費步入品牌消費,市場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品牌競爭。今年以來,煙臺品牌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正在形成。截至目前,煙臺共擁有山東名牌產品180個,省服務名牌53個,省長質量獎6個,中國馳名商標92件,形成了一批品牌群體。煙臺先后被命名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省唯一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試點城,帶動了全市質量工作整體水平全面提升。
創建7個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
要想在市場中擁有立足之地,企業必須從傳統的生產成本優勢,向技術、標準、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新優勢轉化。因此,煙臺品牌建設在不斷豐富。
“通過召開全市品牌建設大會,出臺了加快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品牌建設工作力度持續加大。”市質監局局長王文鋒說。目前,煙臺創建了7個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9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4個(含在建)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先后開展了6屆煙臺市市長質量獎評審,產品、工程、服務各領域的45家企業、10名個人獲得榮譽稱號,帶動了一批企業積極導入卓越績效評價準則,起到了樹立質量標桿,弘揚質量先進的作用,城市品牌創建不斷取得新突破。
如何培育高端品牌,進入高端市場,改善品牌的生存環境,已成為擺在人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下步,煙臺將在更高水平上實施“品質品牌”戰略,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堅持質量為基提升品牌,牢固樹立以質取勝的理念,把質量過硬作為企業的價值追求。大力弘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加強精細化管理。堅持創新為魂支撐品牌,以實現品牌高端化為目標,支持企業創新經營模式、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品牌的含金量。堅持環境為先保障品牌,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健全激勵保護、宣傳引導、培育推廣的體制機制。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讓誠實守信成為企業品牌發展的內生動力。
參與制修訂582項行業標準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標準化在便利經貿往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范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標準已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目前,煙臺出臺了標準化戰略實施意見、標準化工作資助辦法等政策文件,持續開展“標準化+”行動。全市共參與制修訂505項國家標準、582項行業標準和302項省地方標準。
今年以來,煙臺被列為全國第一批“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32個城市之一。積極申報“山東標準”建設項目,共向省局推薦報送了國際標準6項、國家標準9項、地方標準9項、試點示范35項、技術組織3個和基礎研究3項,共計65個項目。指導有關企事業單位發布了11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省地方標準,煙臺被列為全國第一批“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32個城市之一。參與制訂完成了2項ISO、1項ASTM國際標準。全市共創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6個、省級示范區4個,國家級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2個、省級46個。
“但對比新舊動能轉換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王文鋒說。沒有高標準,就沒有高質量。圍繞新舊動能轉換,聚焦高質量發展,煙臺將加快推動標準化綜合改革,創新標準化管理體制機制,優化標準供給結構,完善標準化政策措施,重點圍繞鄉村振興、海洋強市、新舊動能轉換、公共服務,布局煙臺工業標準綜合體,形成以國際標準為引領,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基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共同支撐的煙臺標準體系。
打造“創新加速與新動能融合”模式
當前,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只有抓住持續創新這個根本,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煙臺的品質品牌和質量提升行動才更具基礎,更具活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持續增強。
萬華化學依靠自主創新, 推動ADI、HCL氧化等一大批高技術、高附加值的世界級自主研發技術相繼實現產業化,成為中國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全系列異氰酸酯制造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中集來福士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構建了“以平臺造平臺”的創新體系,擁有幾百項專利。“這兩家企業瞄準國際一流先進水平,依靠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引領市場的成功經驗得到了充分肯定,成為全市所有企業學習的典范和樣板。”王文鋒說。
傳統的行業需要挖出新金礦,離不開創新。為此,煙臺不斷打造“創新加速與新動能融合”發展新模式,特別是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新經濟、新模式,為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創造條件。
煙臺不斷支持企業完善創新平臺建設,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研發中心,積極對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力爭取得一批破解產業發展瓶頸的重大創新成果,推進一批新產品、新技術推廣應用。在重點企業積極設立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和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崗位,強化創新人才支撐。鼓勵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發掘和引領需求為追求,在標準、設計、服務等關鍵環節,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原始創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優勢,加快擁有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引領行業發展,努力實現“煙臺制造”向“煙臺創造”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