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座海洋特色鮮明的城市,煙臺正在“精耕海洋”中謀定高質量發展“藍圖”。
鄭德雁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向海圖強,在建設現代海洋強市上奮力突破。
這一發展思路,引起代表委員們的熱議。大家一致認為,
要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在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和海洋生態保護上狠下工夫,開啟經略海洋新帷幕,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海洋力量”。
港產城融合 一體化格局躍升新能級
2月16日,煙臺市“七網”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現場,總投資148億元的煙臺港西港區原油碼頭二期系列項目全力開建,包括西港區原油碼頭二期工程、原油碼頭二期外接管線及原油管道復線等項目今年將實現新突破,成為煙臺港產城一體化發展全面起勢的標志性項目。
港口是煙臺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打造海洋強市的基礎。當前,“以港促產,以產興城”的理念正在煙臺成為共識。代表委員們認為,“港”是產業和城市發展的基石,“產”是港口和城市發展的支撐,而“城”則是港口和產業發展的依托。全力實施港產城一體化發展行動,最大限度放大港口“磁吸效應”,將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要加速推進港口建設,全力發揮港口的帶動作用。”煙臺港集團萊州港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建軍代表認為,要加快蓬萊東港區規劃調整,完成煙臺港西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二期主體工程,加強港口智慧化建設,充分發揮港口的“磁吸效應”,進而帶動臨港產業、金融保險、專業人才、公共服務等其他方面的能級躍升。
隨著城市及港口的持續快速發展,部分港區的港城發展空間矛盾突出,存在著“城圍港”“港臨城”的態勢。著眼未來發展,煙臺亟需統籌新港區開發與老港區改造搬遷,促進港口與城市協調發展。
“要加快芝罘灣港區退港還城,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山東萬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民進煙臺市委經濟界會員聯誼會執行會長王壽山委員認為,要集中力量推進海上世界項目,加速打造一突堤、二突堤等片區,打造煙臺對外開放的新地標。
港產城真正實現“一體化”發展,既要有空間上的彼此融合,更離不開產業上的相互促進。代表委員們認為,要推動港口向綜合服務港和國際貿易港轉型,大力發展臨港產業,突破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建設山東港口國際交流中心、芝罘灣供應鏈服務中心,積極拓展歐亞班列業務,力爭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實現新突破,真正構建起“以港聚產、以產興城、以城育港”的港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
創新引領
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1、2、3!”伴著加油鼓勁的號子聲,工人們將一座座重達千斤的人工魚礁投放到海水中。新年伊始,位于長島東海岸的東源海洋牧場建設進入“沖刺模式”。
東源海洋牧場海域面積4400畝,項目總投資4600余萬元,預計投放各類礁體10萬空方。在中科院海岸帶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下,這里確立了“固藻集魚”的模式,通過培植海藻,修復海洋生態環境,發展生態養殖。未來,東源海洋牧場將積極爭取國家級海洋牧場建設,進一步促進本地海洋資源可持續發展。
發展海洋牧場,是煙臺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2021年,共有4座智能網箱建成投用,海洋牧場總面積達到130萬畝,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100億元。
“成績的取得,彰顯出煙臺建設海洋強市的優勢和潛力。”在山東匯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轟代表看來,做好海洋文章,煙臺大有可為。要統籌涉海資源,貫通一二三產,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這一觀點,引起代表委員們的共鳴。大家認為,應結合煙臺實際,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洋工程、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全面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爭創藍色金融改革試驗區,構建起更具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海洋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驅動。寶源生物科技集團總經理劉勇委員認為,海洋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科技創新驅動引領效應的有效發揮。當前,要大力實施海洋科技創新強基行動,加快啟動建設中科院海岸帶研究所二期,投用哈工程研究院二期,加快布局中科海洋新興產業研究院、海頭科創中心等海洋類科創平臺。同時,支持海洋領域科技攻關,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促進更多科研成果在煙臺轉移轉化,為海洋強市建設貢獻新智慧。
生態護海
打造“海上綠水青山”
多年未見的大葉藻、海蘿等藻類叢叢簇簇布滿海岸,東方白鸛、斑海豹、黃嘴白鷺等種群數量明顯增多,鮑魚等野生海珍品、渤海刀魚等傳統魚類資源出現不同程度恢復……在煙臺,一幅人與大海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徐徐鋪展。
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一直以來,煙臺都把“生態保護”作為第一要務,把“綠色發展”作為根本前提,不斷加強海洋空間資源管控、生態保護修復,在“產業強海、實現海洋經濟強”的同時,推進“生態護海、實現海洋環境美”。
“要把海洋生態保護擺在首要位置,打造海洋生態環境優美的樣板城市。”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副院長李斌委員表示,放眼全國,較之于陸地環境保護,海洋環境保護面臨更復雜的情況,因此海洋生態保護更要下大力氣,嚴格海洋空間管控治理,推進海岸帶綜合保護利用,提高海洋固碳增匯能力,打造“海上綠水青山”。
海洋生態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波代表認為,要統籌劃定陸海生態保護紅線,建立“一灣一策”污染治理機制,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創建國家美麗海灣。同時,健全海洋環境風險常態化防控機制,增強災害應對能力。
煙臺,因海而生、向海而興,優良的海洋生態環境是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代表委員們表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需要政府、企業、公民、非政府組織等各類社會主體共同努力,提高全民保護意識,發動更多的人參與到海洋生態保護中來,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海洋生態保護氛圍,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