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資產總額達4329.8億
瀏覽次數:
作者:水母網
發布時間:2022-09-01 09:58:10
●截至7月末,13戶市管企業資產總額達到4329.8億元,同比增長21.4%;
●所有者權益1876.4億元、國有權益96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9%和22.3%。
●1-7月份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54.3億元、利潤總額153.7億元,煙臺市管企業以占全省各市國有企業4%的資產總額,實現了全省市級國有企業26%的營業收入和55%的利潤總額。
8月31日,煙臺市國企改革發展情況通報暨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舉行。發布會系統展示煙臺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成果,通報煙臺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完成情況,為持續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縱深發展創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
經濟運行穩中加固
市管企業資產總額同比增長21.4%
破釜沉舟,承壓前行。經過上半年的扎實推進,煙臺國有企業改革的努力奮斗結出了累累碩果。
在發布會上,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王浩介紹,截至7月末,13戶市管企業資產總額達到4329.8億元,同比增長21.4%;所有者權益1876.4億元、國有權益96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9%和22.3%。1-7月份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54.3億元、利潤總額153.7億元,煙臺市管企業以占全省各市國有企業4%的資產總額,實現了全省市級國有企業26%的營業收入和55%的利潤總額,經濟效益穩步提升。
有力發揮了國有企業“穩定器”作用,體現服務社會展現擔當。完成國有資本收益上繳13.2億元、同比增長91.3%,上交稅費78.5億元、同比增長20.1%。完成出口產品銷售收入230.5億元、同比增長50.1%,實現社會貢獻總額284.6億元,新增就業崗位2496個,為2517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房租5948萬元。
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加快推動總投資2560億元的205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年度投資計劃666億元,已完成投資350億元。萬華蓬萊工業園、東方航天港、生物醫藥產業園、海上世界、芝罘仙境等一批重點園區重點項目均按計劃加快推進。
雙招雙引取得突破。1-7月份,引進內資項目23個、到位資金59.8億元;外資項目6個、到位外資2.6億美元;招引博士10名、海外留學人才25名、碩士202名、本科1507名。3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完成融資192.4億元,泰和新材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30億元申請獲得證監會批復,為項目招引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扎實推進國企改革
115項量化指標基本完成
煙臺扎實開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趟出了一條符合中央精神、契合煙臺實際的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新路子,比國家和省提前一年實施,率先推出了一系列開創性、突破性改革舉措。截至2021年底,煙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115項量化指標基本完成,在全省2021年半年度和年度考核評估中均獲A級考評結果。
優化資本布局,制定市屬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加強市管企業主業管理意見等制度文件,持續優化國有資本結構。目前,90%的資本投向了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一企一策開展市管企業分類授權,公司制改建工作順利收官,市屬國有企業公司制企業占比達到100%。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以資源換資本、以股權引戰投的方式,引導國有資本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強對接合作,目前,市管實體企業混合所有制比例、資產證券化率均突破75%。提升國資監管效能,在全省率先打造國資監管“云平臺”,出臺各類監管文件41個,全面構建起出資人監督、紀檢監察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的國資監管“大格局”。穩固堅持黨的領導,持續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硬黨支部比例超過80%,評定五星級黨支部52個,先后打造了“黨建融·交運紅”等黨建特色品牌和“孫志輝勞模創新工作室”等黨員名匠工作室。
精準發力三項制度改革
完成46戶企業85名職業經理人選聘
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是這次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要方面,市國資委在推行三項制度改革方面進行一系列深入探索。“在煙臺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以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為抓手,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是我們推動企業機制體制改革的重大課題。”王浩表示。
推動干部“能上能下”。積極推進高級管理人員市場化選聘和退出,在全省率先出臺《市管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試行工作方案》,實現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累計完成46戶企業85名職業經理人選聘,在227家企業實現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
推動員工“能進能出”。支持市管企業結合發展戰略明確目標定員,通過調整完善合同制員工增補、用工變化調整人工成本指標等政策,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統籌配置,員工內部市場化流動。
推動薪酬“能增能減”。秉持“讓價值創造者分享價值”理念,出臺《關于推進市管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試點意見》,完善以業績為導向、與市場接軌的評價考核、激勵約束等機制,推動各企業建立體現崗位價值和員工勝任能力的差異化薪酬分配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