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崛起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
瀏覽次數:
作者:水母網
發布時間:2022-12-01 10:53:05
近日,賽迪顧問發布“2022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百強榜”煙臺黃渤海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位居百強榜單第21位,位居全國研發創新TOP10榜單第8位、普通地級市首位,I類新藥上市數量3個、位居全國首位。
該榜單以截至2021年的168家國家級高新區和230家國家級經開區為研究對象,從“研發創新、龍頭帶動、空間集約化、數字化項目、生活指數、社會關注度”六大維度、20項指標進行綜合評估。賽迪顧問對榜單做出權威解讀:“國家級高新區和經開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壓艙石’,肩負著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任。”
發展重任在肩,黃渤海新區“勇挑大梁”。近年來,錨定生物醫藥創新賽道,持續優化完善鏈長制培育工作體系,狠抓項目引育、生態構建,全力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產業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獲得全面提升。
走進榮昌生物新藥產業化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穿梭于各個單體之間,搶抓施工進展。“在建的11個單體工程中除4號分揀中心在進行鋼結構屋面保溫層施工外,質檢樓已完成實驗室建設,正在調試;其余單體內生產車間全面進入設備安裝和凈化裝飾安裝階段。”項目負責人介紹。
該項目新建質檢大樓、抗體原液樓、制劑樓、ADC樓及配套工程等十余座單體建筑,主要用于全球首款雙靶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一類新藥“泰它西普”、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ADC生物新藥“維迪西妥單抗”等世界級原創藥物的產業化,將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一次性拋棄式大分子和抗體偶聯藥物生產中心。
作為全市生物醫藥產業鏈“鏈主”企業,榮昌生物積極搶占創新藥賽道,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道路。目前,公司已開發了20余款候選生物藥產品,其中10余款候選生物藥產品處于商業化、臨床研究或IND(新藥臨床研究審批)準備階段,均為靶向生物創新藥;公司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7款產品正在開展用于治療20余種適應癥的臨床試驗,其中兩款產品進入商業化階段、5款產品處于臨床試驗階段。
如榮昌生物的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雨林”般崛起,成為支撐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硬核動力”。普羅吉生物自主研發的用于腫瘤標志物檢測的“熱休克蛋白90α腫瘤檢測產品”,被列為全國重大原創性成果;雋秀生物首個三類醫療器械“脫細胞基質周圍神經修復膜”產品獲批上市;正海生物是我國醫用生物膜行業的代表性企業……
截至目前,黃渤海新區已有國家批準上市藥物200多個,醫療器械150多個,獲批及在研的國家一類新藥和國家三類醫療器械累計達到95個。在抗體藥物、重組蛋白質藥物、多肽藥物等領域技術國內領先,生物膜、骨修復材料、神經修復新材料等產品在國內具有強大競爭優勢。
競速“新賽道”,瞄準建設高端藥械集聚發展區,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良好的產業生態必不可少。在產業園方面,黃渤海新區布局了榮昌生物、東誠藥業、普羅吉、新時代健康等園區,通過特色“園中園”模式,實現大小園區互動聯合、集群發展。
其中,榮昌生物醫藥園區主要涵蓋現代中藥、生物制藥、生物藥物研發和生產服務(CDMO)、生物醫藥企業和項目孵化四大板塊。園區先后被確定為“國家抗體藥物研發生產公共服務平臺”“山東省創新創業共同體”“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建單位等,被科技部列為“生物新藥創制聯合平臺及開發基地”。
以產業帶動人才集聚,以人才助推產業升級,越來越多的創新資源要素匯聚融合,為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這里聚集了羅永章、房健民等一大批國家級、世界級領軍人才,擁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近50名,研發人員近3000名。建設了抗腫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等市級以上創新平臺66個,累計承擔市級及以上科技項目116項。
面向“十四五”,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全區重點打造的五大產業集群之一,將聚焦原料藥、生物醫藥、現代中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深化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和醫療器械注冊人委托生產模式,打造國內一流的醫藥與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基地。力爭“十四五”期間,高端化學藥、生物藥和先進醫療器械制造等高端制造業比重達60%,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達到15家以上,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