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市企聯副會長、榮昌生物制藥董事長王威東: 建議通過全鏈條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加速打造“新質生產力”
瀏覽次數: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5-31 10:26:49
“新質生產力”是黨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進步的前沿,著眼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任務提出的新概念,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內涵,既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又有深刻的實踐意義。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由此可見,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賽道重要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被中央寄予了極高的期望,成為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點方向。
在科技驅動和全球化的趨勢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在與跨國藥企的博弈中,加速實現從跟跑邁向并跑、領跑的轉變,成為一條中國與全球幾乎并駕齊驅的新賽道。以技術為王的生物醫藥產業,蘊藏著我國醫藥產業開展源頭創新的巨大機遇,承載著眾多需要攻克的世界級生命科學難題,疊加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成長性、創新是根本驅動力、技術革命性突破等眾多新質生產力的屬性,是新質生產力帶來的顛覆性技術和前沿產業的具象表達。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部署要求,結合生物醫藥產業的特征,建議出臺全鏈條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
發展的一攬子措施,提高產業政策的整體性、協同性。具體建議如下:
一、增加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投入。通過設立研發專項扶持資金,鼓勵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立足產業實際加快解決生物醫藥產業“卡脖子”技術,實現生物醫藥科技自立自強。
二、引導和支持生物醫藥企業創新發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以項目資助、風險補貼、資本金注入、政府引導基金和優惠的財稅政策等激勵企業立足臨床需求,提升創新藥研發成果供給能力,進一步融合創新鏈與產業鏈,加強成果轉化資源的整合和共享,促進科技成果加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將創新成果轉變為經濟成效。
三、完善藥品審評審批制度,鼓勵原創藥物的研發。按國際標準衡量,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提高倫理審查效率,做到隨到隨審,對于多中心臨床試驗,在組長單位倫理審查通過后其他醫院沒有必要重復審核;將給患者帶來新的獲益作為藥品上市的基本指導原則,嚴格控制非劣性的臨床試驗,防治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
四、研究改革創新藥定價辦法。創新藥價格形成機制,是關系到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生死存亡的大事。賦予專利持有人一定時期內的市場獨占,是落實專利保護制度的應有之義,而把產品的定價權交給企業、交給市場,是專利產品市場獨占的必然要求。中辦國辦日前印發的《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中提出,依照有關規定允許生物醫藥新產品參照國際同類藥品定價,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改革方向,建議全國推廣。圖二
五、研究發揮醫保“保大病”的作用。研究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解決現在存在的人群待遇存在差異、地區之間存在差異的問題,解決大病保障不足與資金大量結余并存的矛盾,在鼓勵生物醫藥創新和平衡社會醫藥費負擔之間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
六、破解創新藥進入醫院的難題。取消醫院用藥數量、一品兩規、藥占比的限制,鼓勵更多乃至所有三甲醫院率先采購創新藥,讓創新藥順暢地進入醫院。為調動醫院采購和銷售創新藥的積極性,建議允許創新藥適當加價銷售,以彌補醫院藥品經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