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市企聯副會長、泰和新材董事長宋西全: 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實現新型工業化
瀏覽次數:
作者:企聯信息中心
發布時間:2024-05-31 15:38:50
泰和新材黨委書記、董事長宋西全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宋西全強調,科技創新是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驅動力”,對我國實現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作為材料企業的帶頭人,宋西全在本次人大會議上帶來五項建議,涉及紡織、新能源、安全防護等產業。
建議一:關于加快發展產業用紡織品新質生產力,培育行業競爭新優勢的建議
產業用紡織品是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球紡織產業科技創新和高端應用的重要方向,特別是在當前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創新和跨界融合的推動下,產業用紡織品持續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有效保障了國民經濟相關領域的發展。為了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核心地位,推動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轉型升級,提出兩點建議:
進一步推動國家先進技術紡織品創新中心建設
建議將先進技術紡織品納入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領域總體布局,進一步支持推動成立國家先進技術紡織品創新中心。
調整產業用紡織品在國民經濟統計分類體系中的類別,提升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戰略地位
建議修訂《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將現有的產業用紡織制成品制造提升為大類,與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和化學纖維制造業平行;調整產業用紡織制成品制造項下的子類別,將原有5類,增為10類,以適應產業用紡織品在全球范圍內高速增長的趨勢,助力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以及下游諸多新興戰略產業的發展。
建議二:關于提升公共場所阻燃要求,落實阻燃材料配備,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建議
針對公共場所重大火災事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排查重點行業領域風險隱患,完善應急預案和防范措施,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但近年來,仍存在公共場所重大火災事故頻發,阻燃材料的配備標準宣貫和落實檢查不到位等問題。
加快強制配備標準制修訂,完善標準檢測認證體系
建議盡快提高公共場所材料阻燃等安全性能要求,縮小與歐美發達國家差距;完善公共場所用阻燃材料標準檢測認證體系。
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嚴格落實法規標準的實施
建議加強執法監管,確保相關標準法規落地執行;建立公共場所用阻燃材料的追蹤機制,強化公共場所阻燃材料行業監督監管,通過建立監督投訴平臺等手段完善督查問責機制,對降低阻燃標準,質量把控不嚴的企業要加大處罰力度,并在國家消防平臺進行曝光。
政策激勵公共場所阻燃材料應用,扶持相關行業完善配套設施
首先,建議政府及大型央企集團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必須采購符合標準要求的產品,且應向高安全性的阻燃制品傾斜。
其次,對公共場所用阻燃制品優質生產商、公共場所經營企業給予政策扶持如給予一定補助或退稅激勵等,并針對優秀公共場所阻燃解決方案、阻燃材料配備典型項目進行宣傳推廣。
最后,將公共場用阻燃制品配備合規性與商業保險理賠體系掛鉤,對于不合規的使用單位進行事故追責問題,且不予理賠。
宣貫普及阻燃常識,提高社會公共場所阻燃材料配備意識
建議強化公共場所阻燃知識科普;加強法規、標準宣貫力度。
建議三:關于加強用戶側儲能建設,提升電池安全性能,促進新能源行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在“雙碳”戰略目標下,我國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越來越高,儲能產業也隨之進入快速發展期。目前,儲能裝機應用分布非常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發電側和電網側,而發展用戶側儲能,具備較強的經濟價值。因此,為進一步加快用戶側儲能的安全健康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優化峰谷電價機制,刺激用戶側儲能的使用需求
建議進一步優化峰谷電價機制,建立尖峰電價機制,為用戶側儲能提供更多的峰谷價差空間,提高收益,從而增加用戶端使用意愿,刺激使用需求。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出臺政策,解決中小型儲能設備并網供電的管理和技術問題,使工商業儲能、家用儲能乃至新能源汽車(作為儲能電池)能夠接入電網中,鼓勵儲能設備在用電高峰期釋放電能,減輕電網壓力。
2完善儲能安全標準,提高儲能電站的安全性
建議制定涵蓋系統、組件、電源管理、運維等全鏈條的安全規范和標準,建立完善的儲能安全評估體系,對儲能設備、材料和系統進行全面準確的安全性評估和認證。
3推廣財政補貼政策,支撐儲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建議通過項目審批、專項研發項目資金引導龍頭企業加大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打造安全先進的儲能解決方案;政府通過充放電補貼和投資補貼等各類形式,提升儲能項目的盈利能力,改善高成本、低收益的問題,調動行業投資的積極性,助推儲能市場的發展;選擇有基礎、有積極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區域,重點圍繞產業化應用開展示范,并給予適當獎勵。
建議四:關于提升校服安全性和綠色化,培養青少年安全綠色發展理念的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指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一直以來都是總書記心中最溫暖的牽掛。校服作為學生在校園貼身接觸時間最長的物品,既代表學校形象,又關系到學生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為了切實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青少年安全綠色發展理念,提升校服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校服安全性、功能性、美觀性升級
建議校服應在兼顧耐久性基礎上向功能性發展,提高安全防護性和舒適性。其次,建議校服的設計在注重實用性的同時,應考慮到時尚性和新時代學生的審美需求。
2綠色纖維和綠色加工助力校服可持續發展
建議通過校服碳足跡、水足跡測算、認證和分級認證,加快節水、節能、低排放的染色工藝或原液著色技術等綠色低碳技術在校服生產中得到應用,助推校服產業綠色可持續升級;建議建立綠色校服供應商名錄,將采用綠色無害原料、綠色印染工藝的生產企業納入其中,采購過程中進行政策性傾斜;建議設立廢舊校服回收再利用服務平臺。
3建立校服品質溯源體系
建議加強校服生產過程監控,建立校服產業鏈及質量追蹤溯源系統,給每批/件校服貼上“身份證”,可隨時查看產品編碼、質檢報告、生產企業資質、綠色材料和生產工藝、碳足跡和水足跡等信息。
4加強標準完善及監督檢查
首先,須盡快健全校服綠色安全標準體系,提高對校服安全、舒適、功能性等的要求,完善校服功能性指標強制標準要求和關鍵材料的測試標準,確保優質校服供應。其次,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和范圍,確保相關法規標準嚴格執行。
建議五:關于加強集團消費引領,帶動消費升級,促進國內大循環暢通運行的建議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的要求,而現階段我國公民消費能力有待加強。利用好我國獨特的制度優勢,強化政策引導,促進集團消費,帶動消費提質升級,是當下擴大內需、促進國內大循環的重要途徑之一。
1建設高質量的國家標準體系,全面提升全社會的集團消費層級
第一,建議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牽頭,督促各行各業建立對標國際標準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第二,充分發揮政府、央企、國企等規模以上企業在集團消費升級中的標桿、帶頭作用,逐步引導其他企業提升集團消費標準,進而提升全社會的集團消費層級,促進國內大循環暢通運行。
2完善相關優惠政策,促進發展更高水平的國內大循環。
建議在消費側,以政策性稅收優惠刺激和帶動關鍵領域;在供給側,以集團消費為出發點和升級導向,以盤活產業鏈、拉動內需升級為核心落腳點,通過優惠政策扶持釋放自主升級源動力。
3健全市場監管規則,推進監管公平統一
第一,強化市場監管,確保政企單位在集團消費過程中落實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依法公開監管標準和規則,增強市場監管制度和政策的穩定性、可預期性;鼓勵引入社會監督,增加監管透明度。
第二,加強對優惠政策落實情況的跟蹤問效,對政策落實效果采取定期評估,及時收集企業的反饋意見和建議,讓相關惠企政策實實在在的見到效果、發揮作用。